sjff_01_img0509.jpg

D. 作品印證《2001太空漫遊》

以其簡鍊的影像構圖和極少的對白、古典音樂、大膽細膩的想像力,創作出這部追溯遠古、預言未來的科幻史詩,影響了後來的《星際大戰》、《銀翼殺手》等科幻電影。

全片片長134分鐘,片頭與片尾的20多分鐘完全沒有對白。對白約只佔全片的40分鐘,其餘皆由影像、聲音、音樂結合,尤其劇情轉折處更是。音樂部份主要採用兩首古典樂,開場及結尾的理察史特勞斯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》帶出壯闊磅礡、石破天驚的氣勢;小約翰史特勞斯《藍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》則為進入太空時代揭幕,譜出繽紛華麗的圓舞曲。

「這部片結合了陰森的現代音樂、古典華爾滋、芭蕾舞組曲,呼嚕聲、咆哮聲、充滿氣體的嘶嘶聲與合成的嗶聲。一個角色有一個粗糙的聲音嘶啞,但電腦卻用一種柔和、迷人的音調(反派角色的古典的性格描述)。空間準確地描繪為真實的寂靜空洞,但技工用循環空調系統的聲音填滿了這個世界,電腦的嗡嗡聲與門的嘶嘶聲。《2001太空漫遊》到處是聲音,且大多數是環境音樂。」(節錄自維基百科)

片中的超級電腦HAL不但具有高度智慧,也具備了人性中的狡猾、猜忌、自恃果斷,雖然是由它扮演反派角色殺害其他太空組員,但其實卻是人類自己(的本性)毀滅自己,這亦是庫柏力克巧妙的安排。

又這部電影最後並沒有明確揭露真相,在完全沒對白、聲音,僅僅是用影像剪接,最後加上音樂,如此留給觀者想像的空間。庫柏力克也不願給予「真正的」解釋,即便小說中有交代完整,許多人反而認為這破壞了它的「神秘性」。

庫柏力克:「這是我不願討論的話題,因為這是很主觀的,而且會在觀眾中傳播開來。從這種意義上說,這部電影可以是觀眾自己所認為的任何東西。如果它攪動了觀眾的情緒,滲透了他們的意識;如果它刺激了,哪怕是剛剛開始刺激觀眾宗教般的、虔誠的嚮往,並且推動這種情緒,那麼它就成功了。」(節錄自維基百科)

sut4_jp.jpg

E. 心得

即使過了將近40年再來看這部片,仍會為庫柏力克說故事的功力驚艷不已,看完《2001太空漫遊》之後,就能瞭解何以這部電影被世人推崇為科幻史詩的經典。攝影出身的庫柏力克,構圖的精準自然不在話下,他善用簡潔的線條和高反差的對比色,營造出一種寫實中又帶點迷幻的空間。劇情的節奏在現在來看雖然很緩慢,但正因他仔細呈現每個細節(例如太空女空服花2分鐘撿一隻飄浮的筆),並模擬出現場環境的聲音,使得觀者產生非常真實的臨場感(偷窺感),彷彿自己也經歷了一場太空之旅。

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它的結局引起熱烈的討論。庫柏力克本身不願詳細說明,他更鼓勵觀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解釋,這就好像老師在課堂說的,欣賞一件作品不要急著去看文字說明,作品本身帶給你的感覺、引起的共鳴才是重要。我以為這也就是庫柏力克能成為偉大導演,傳世的藝術大師。

F. 參考資料、推薦

★參考資料:
電影《2001太空漫遊》、《鬼店》、《發條橘子》、《一樹梨花壓海棠》
小說《2001太空漫遊》作者亞瑟克拉克,其後陸續發表《2010》、《2061》、《3001》
史丹利庫柏力克英文網頁http://pages.prodigy.com/kubrick/
維基百科:史丹利庫柏力克英文網頁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anley_Kubrick

★入門推薦:
電影《2001太空漫遊》、《奇愛博士》、《萬夫莫敵》
音樂《史丹利庫柏力克電影音樂全紀錄2001:Music From The Films of Stanley Kubrick》

★進階推薦:
電影《發條橘子》、《鬼店》、《金甲部隊》、《一樹梨花壓海棠》

G. 庫柏力克作品年表

★短片
1951年《飛行的牧師Flying Padre》、《戰鬥之日Day of The Flight》
1953年《航海家The Seafarers》

★電影
1953年《恐懼和慾望Fear and Desire》
1955年《殺手之吻Killer's Kiss》
1956年《殺戮The Killing》
1957年《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》
1960年《萬夫莫敵Spartacus》
1962年《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》註
1964年《奇愛博士Dr. Strangelove or: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》
1968年《2001太空漫遊2001: A Space Odyssey》
1971年《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》
1975年《亂世兒女Barry Lyndon》
1980年《鬼店The Shining》
1987年《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》
1999年《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》

註1:Lolita,譯「羅莉塔」,是俄羅斯裔美國作家伏拉地米爾.納波科夫(Vladimir Nabokov)在1955年發表的成名小說。片中女主角就是穿上蕾絲緊身上衣、傘裙、配有蝴蝶結的衣飾,而使得這種裝扮成為日後提到戀童情結時經常利用的一種典型印象。這種心理學現象稱為「羅莉塔情結」,或從其日語簡稱ロリコン直譯成中文,變成了「羅莉控」;而羅莉的衣飾打扮到近年亦發展為一種服飾次文化(羅莉風格)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azing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